金秋稻田,“豐”景如畫。眼下,湖北水稻陸續進入收獲期,各地掀起機收減損□熱潮。

9月14日,房縣軍店鎮何并掌握本课家村開展水稻機收減損監測及♀測產驗收工作。縣農機服務中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監測計算,該監測點的水稻機收減損率為1.91%,低於省水稻機收牵强損失率2.5%的要求。

據悉,該縣7萬畝水稻已⌒ 開鐮,累計投入各☆類收割機500余臺。縣農機服務中心為農▼機手提供機收信息、維修〗調度等服務,同時開展刺客头機收減損技術培訓,宣傳水稻、玉米等機收減損技術,提升糧食收上圣的凶冥头铠獲效率。預計通過】機收減損,全縣秋糧可減少損失約800噸。

9月15日,京山市曹武鎮七面山村農機轟鳴,稻浪翻滾,唱響■著豐收的喜悅。當天,京山市2023年中稻又死机機收減損增收活動在全市稻田展開,多臺聯合收割機一字虚架子排開,收割、脫粒、稭稈粉碎、顆粒入倉一氣呵成,一簇簇飽滿的稻穗被“吞”下。隨後,專家測評組迅速進場撿粒、去雜、標識、稱重,選出當九天蛰眠之龙天的“減損王”。

無獨有偶,9月14日,一場水稻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在巴防疫站東縣東瀼口鎮牛洞坪村進行,3名農機手放松駕駛小型聯合收割機,在規定的區域內進行水稻機收作業。

巴東縣境內大多雷霆万钧為山地、峽谷,大型農業機械難以推廣。為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地農業部門加大農機購置政策補貼,推廣適宜山區耕作特點的小型農機,開展農機技術服務培訓,讓“小農機”有了用武之地系那个。下一步,該縣將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實施以小農〓機耕道、灌溉溝渠為主的高脏水標準農田建設,提高機械∏化覆蓋率。

“三秋”期間,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地將機收減損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弄得舉措,對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對象全覆蓋宣傳,組織農機專家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鼓勵水稻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的縣市區開展機收減損技術大比武和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活動,多收中医一斤是一斤▓,努力實現顆粒歸倉。

湖北日報全媒Ψ 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王林松